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搔癢性皮膚病,病程波動易受精神狀態及氣候改變影響,近年來,因為空氣汙染、社會壓力增大、飲食無節制等因素,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罹病率約2-20%。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過敏性皮膚炎,患者除了皮膚反覆出現濕疹和搔癢之外,個人或家族中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皮膚症狀表現有紅、脫屑、搔癢嚴重造成皮膚表面出現抓痕或結痂皮及苔蘚化。根據本病不同時期的發病臨床表現,與中醫古籍中「四彎風」、「奶癬」、「胎歛瘡」等相類似。
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病因是身體先天保衛能力不足,無法抵擋外來物質的刺激侵襲,而引起過敏反應;或由於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出問題而造成脾虛濕盛。急性期常由風、濕、熱邪相乘所致,可泛發全身搔癢,甚至搔抓破皮而引起感染,皮疹紅腫,滲出液不止,症狀較嚴重,治療以袪風、清熱、利濕為主;慢性期局部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苔癬化明顯,以健脾、潤燥等作為主要方向來調理體質,皮疹顏色深暗,則須再搭配活血化瘀的藥材來調理。
診斷主要標準
以下至少包括三項
–皮膚搔癢
–濕疹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例如:嬰兒面部和四肢伸側皮膚;成人屈側皮膚的苔癬樣變化
–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大於六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有異位性體質病史
下一頁由中醫師告訴您,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對症下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