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裡游泳。你也許聽過,或體驗過,人往海中一跳,身上割傷似乎會迅速痊癒。這或多或少得力於海水的鹽分。但鹽水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噬菌體也功不可沒。《關節炎與風濕症研究》期刊(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一篇二○一三年研究指出,拿取自死海的礦物鹽泡澡,患上皮膚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的機率較低。
▸腳踏實「地」。光是單純以赤腳站在地上,就會以多種出人意表的方式提振健康。赤腳踩在青草、泥土小徑、海邊沙岸,甚或雨後的水泥人行道,腳底板會直接觸及地表,為數十億細菌等有益微生物製造搭便車的機會。學者十分著迷於赤腳走路對健康的好處,一整個嶄新領域以此為研究標的,如今稱作「接地」( earthing,grounding )。
《環境與公共衛生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有研究發現,地球的負電荷能實際使我們「接地」,作用近似於電塔接地線。人體肌膚與地表的聯繫,能促進我們體內生物電環境穩定,進而管控身體系統的正常運作。研究人員相信,這種電荷交換可能是設定生理時鐘、調節晝夜間律、平衡皮質醇濃度的重大因素。《歐洲生物學及生物電磁學期刊》(Journal of European Biology and Bioelectromagnetics)有篇二○○六年研究揭示,受測者接地之後,皮質醇濃度回復正常水平及起伏規律,早晨濃度上升,傍晚濃度下降。
還有好幾份相關研究也讓人看好「接地」的效果:改善睡眠狀態、提升活力、減少發炎、減輕疼痛。單單每天踢開鞋子,在地上走個幾分鐘,就能幫忙你吸收電流與維生物這等對身體有益的組合。(我喜歡稱之為「維他命G」。)
▸沒錯,還得實際吃土。如前所述,土基維生物能支撐腸道健康與免疫反應。但,確切原因何在?在植物界,土基維生物有利於植物生長。少了土基微生物保護,原本健康的植物會營養不良,較容易得病,或受真菌、酵母菌、黴菌、念珠菌屬感染。正如植物在富含活躍微生物的土壤中生長得最好,你也需要這些微生物才能過得強健長壽。
提及土基微生物的科學文獻超過八百件。共通點是,都認為土基微生物關係到能否順利治癒極為多樣的健康問題,包括過敏、氣喘、腸躁症、潰瘍性大腸炎、胃腸積氣、反胃、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營養不足、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疾病,和細菌、真菌、病毒感染。
看出關聯了嗎?
在本書前四章,我檢視了上述疾病如何全與腸漏症有關。這會兒我們知道,土基微生物可滋養結腸及肝臟細胞,生成維他命B群、維他命K2、抗氧化物、酵素等化合物,消滅或排擠念珠菌屬、真菌、寄生菌一類有害病原體,還可殺光會與腸壁連結或使其穿孔的壞菌。研究證實,土基微生物能與毒素結合後排出體外,有如黏土那般,還能幫忙管理免疫系統,自然而然減緩腸道(乃至於全身)的發炎情況。
在印度與圖博交界喜馬拉雅山脈高處,那密實而富含養分與礦物質的土壤採得到堪稱絕佳土基補充品的喜來芝(shilajit)。內含至少八十五種礦物質,包括農業上常用作肥料的黃腐酸和腐植酸。這兩種酸很得我喜愛,能幫助身體運送礦物質通過厚厚細胞壁,延長細胞生命。
長年下來,我診治過的病人,因為飲食中補充土基微生物而使病況有可觀改善的,沒有上千,也有上百。其中一位,是名喚卡洛琳的女士。那時,她五十八歲,體重超過標準五十磅(約二十三公斤),是當了祖母的人了。初次上門求診那會兒,她的自尊落到人生最低點,除了記憶出毛病,還失眠、憂鬱、疲勞。
問診過程中,我看得很清楚,她的腎上腺與甲狀腺極需援助。為此,我建議以有機蔬果及發酵食品為飲食主軸,不宜再攝取麩質和加工過的糖。卡洛琳習慣吃很多碳水化合物,要禁絕麩質與糖並非易事。不過,她心思把定,想要恢復健康,自願放棄了這兩樣。在飲食之外,我主要還勸她服用含土基益生菌的營養補充品。
在奉行療程的頭三十天,卡洛琳減了十八磅(約八公斤)。在消化系統獲得這一切支援下,身體有了所需資源,得以重塑型態,重拾健康。很快,她的腰圍少了七英寸(約十八公分),臀圍少了九英寸(約二十二公分),活力無比充足,人也終於有心運動。聽她說,好些年來都沒能像現在這樣享受人生。
卡洛琳經歷的改變,和其他眾多遵循相似養生規劃的病人如出一轍。一旦專注於土療,不論是實際吃土,或是象徵意義上的生活變革,長期困擾他們的健康問題通常都會消失,有時不到三十天就能見效。
在當下的美國人想來,解決這種種健康問題得花更久時間。你要是這麼想,到頭來只會發覺,若能有意識地增加腸道有益微生物,腸道就會反過來照顧你。而服食含土基微生物的補充品,是「吃土」極其重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