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帝王病!中醫:3招防痛風飲食法不怕關節炎- 第2頁

28,390 收藏3

★ 帝王病(痛風)病程四部曲:

-第一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此階段為生化值異常,趕緊調整飲食,血液尿酸值可望能回復正常。此階段還不算是痛風,若有關節紅腫疼痛發作才叫痛風。

- 第二階段:急性痛風關節炎
起初為單一關節出現紅腫熱劇痛,後期為多處關節發炎伴有發燒。常是突發性在午夜或凌晨發病,似乎有輕微疼或刺痛為發作的前兆。主要侵犯下肢遠端關節,好發關節的頻率為:第一足趾關節、足背、踝、膝、腕、指和肘關節。若尿酸值持續過高,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結晶在關節腔內沈積,發作頻率會隨著時間增加。

- 第三階段:不發作間歇期
指兩次急性痛風發作中間的無症狀不痛期。

- 第四階段: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長期沒有治療時,皮下及關節產生痛風石結節(尿酸鈉鹽的結晶),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喪失活動功能。痛風石結節可能在耳朵、皮下、關節、軟骨等處發生,也可沈積在腎臟,影響腎臟功能。要小心注意痛風石表面是否有傷口破皮、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死亡或造成須截肢可怕後遺症。

★ 判斷帝王病(痛風)應做哪些檢查?

可抽取發炎腫脹關節裡的積水進行檢驗。或是抽血檢驗血液中尿酸值,正常標準7mg/dl以下,患痛風者最好維持在6mg/dl,已有痛風石的要控制在5mg/dl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 中醫如何看帝王病(痛風)?中醫辯證分型為何?
中醫古籍《金匱要略》記載「歷節痛,不可屈伸。」《外台祕要》記載「其疾盡靜而夜發,發則徹髓,痛如虎咬,故名白虎之病也。」中醫在痛風的治療上,大多急性期偏向較多溼熱,選用黃柏、蒼朮、川牛膝、薏苡仁、萆薢、土茯苓、虎杖等藥物,來清熱利濕、活血止痛,少數寒濕體質者,有怕冷、畏風、便溏等症,宜選用桂枝、炮附子、羌活、獨活等藥材,來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中醫辨證,治療分急性期與慢性期:

- 急性期:

(1) 溼熱痹阻型:濕熱毒邪下注關節,紅腫熱痛,疼劇不可觸碰,冷敷較舒服,伴有發熱心煩口乾。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方用當歸拈痛湯、四妙丸。

(2) 寒濕痹阻型:外感寒濕侵入肢體,關節劇痛,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痛減,關節不可屈伸,膚色不紅,觸之不熱。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處方:桂枝附子湯、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 慢性期:

(1) 脾虛濕阻:因久病傷脾胃,胃脘痞滿、食少、大便稀溏,關節腫脹疼痛,肢體重著酸楚。舌淡嫩胖大、苔白滑、脈滑。用五苓散調脾胃。

(2) 痰瘀阻絡:久病水液在體內停滯,濕聚成痰,痰濕阻滯血脈,血行不暢,痹阻脈絡,關節腫脹刺痛,關節色紫黯僵硬變形,常在關節處形成黃白色、表皮薄易潰破、大小不一的皮下結節如石。舌黯淡、舌下絡脈青紫、苔膩、脈弦細澀。方用身痛逐瘀湯、疏經活血湯,疏通脈絡化痰瘀。

(3) 肝腎虧虛:久病後肝腎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輸代謝失常,關節疼痛不顯著,關節畸形,屈伸不利,肌膚麻木,肢冷,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心煩口乾。舌紅、少苔、脈沈細數。獨活寄生湯調理肝腎。

★ 帝王病(痛風)飲食該怎麼吃呢?

- 建議飲食:選用低脂飲食法、攝取正確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吃適量豆腐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適量攝取低脂乳品、每天10顆櫻桃(花青素可抗發炎減低疼痛)、每天最好從新鮮蔬果中攝取500毫克維生素C、每天至少補充3000c.c.的白開水。

- 請務必要避開高普林食物:如:紫菜、海帶、乾香菇、魚肉及海鮮、紅肉(牛肉、培根)、蜂蜜、果汁、啤酒、含糖碳酸飲料、高脂肪食物、動物內臟、以及含油量高的甜點如:糕點、麵包、餅乾等。

- 取代飲食:可選用洋蔥、蕃茄、金針菇、杏鮑姑、海參、海蜇皮、深色蔬菜、雞蛋、無糖茶飲或咖啡、或是直接吃整顆水果(含渣)、少量紅酒。


經歷:現任臻觀中醫副院長、中醫師國家考試優等及格、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醫師、藥師國家考試優等及格、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壁六安堂中藥房四代家傳。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