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的中年深刻體悟:與父母和解就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第2頁

23,952 收藏2

我很慶幸自己覺悟甚早。媽媽中風不久之後的一個夜裡,睡前我深深感覺人生無常,必須把握每一刻愛的當下,於是躡手躡腳走進她的臥室,幫她蓋好棉被後,輕輕帶上房門之前,怯怯地說出:「媽,我愛您。」她,停頓了幾秒,反而比我更勇敢而自然地回答:「我也愛你。」主動對媽媽說「我愛你」,這不只是我個人勇氣的跨越一步,更是我們親子關係的前進一里。有了彼此的這句「我愛你」,我們的心打得更開,彼此的距離更近。

對虛弱的父親說「我愛你」,奇蹟似的反應隨之出現

有過跟媽媽說「我愛你」的經驗後,要跟爸爸說「我愛你」,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容易一些。華人社會的父子關係會比母子關係更遠一點,加上父親是重聽患者,我擔心即使鼓起勇氣說了「我愛你」,他大概會拉起嗓門大聲反問我:「蛤,你說什麼?」豈不是很尷尬。

這件事,我掛在心上,有些迫切的焦慮感。太多的無常教會我,若不把握當下,隨時都可能留下遺憾。

直到父親急診入院,我知道再不說,恐怕就沒機會了。當時父親的身體已經很虛弱,我趁著夜深人靜獨自在病房守護他,在他身邊輕輕說:「爸,您知道嗎,我好愛您。」奇蹟似的反應隨之出現,他閉著眼睛,使力地握了我的手,一下、兩下,眼角泛出淚光。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面跟爸爸說:「我愛您!」是有些遲了,但仍為時不晚。

練習說愛,從「做到一次」到「持續做到」

儘管分別兩次對父母說愛的經驗,都如此順利而美好,我還是沒有養成習慣,每天說「我愛你」。從「知道」到「做到」,若是天下最遙遠的距離;從「做到一次」到「持續做到」,就一定是全世界最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既然能力所及,意願也沒問題,也曾經做出改變,體驗過美好的滋味,為什麼不堅持繼續做下去?

以上這個疑惑,在我後來的學習與修行裡,找到很具體的解答。我們的積習太重、執念太深,即使曾經一次的因緣俱足,得到美好的體驗,還是容易回到慣性,把自己打回原形。

就像很多道理,其實每一個人都懂,再多提幾遍,也都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但為什麼還是需要持續看書、不停上課呢?就是因為人類骨子裡都有惰性,行為裡都有慣性,若不時時提醒、日日精進,很容易退回原來的積習裡。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