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一樣吐與瀉: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細菌性腸胃炎雖然恐怖,但是大部分孩子得到的,還是以病毒性腸胃炎為主。「病毒性腸胃炎」這六個字對一般家長而言,似乎不容易理解。因為每次媽媽問我寶寶為什麼會拉肚子的時候,我若是回答「病毒性腸胃炎」,常常換得一陣困惑的眼光。
「腸胃炎?是吃了什麼東西嗎?」大家對腸胃炎的印象,就是吃壞肚子。
「不一定是吃東西造成的,只是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是他沒有打噴嚏、咳嗽呀!」媽媽疑惑地問。
好幾次被問到這個無厘頭的問題時,我總是錯愕的答不上話,心理OS著:「我錯過了什麼嗎?」
累積多年的看診經驗後,我才漸漸理解,原來在很多人的認知裡,「病毒」是跟感冒連在一起,而「發炎」則是與細菌有關,這是一種根深柢固的奇怪概念。所以病毒感染應該是咳嗽、流鼻涕,腸胃發炎就應該是細菌感染,醫生把「病毒」跟「腸胃」兩個詞放在一起,聽起來就是渾身不對勁。
不只是臺灣民眾有此困擾,國外的媽媽也常常搞不清楚病毒是什麼,於是有聰明的醫生為了方便解釋,乾脆發明了一個詞,叫做「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非常奇怪,一講「腸胃型感冒」,就算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的家長,也就「喔∼」的點頭稱是,可能在大家的腦海裡,就浮現著腸胃細胞打噴嚏、咳嗽的畫面吧!總而言之,病毒性腸胃炎,就是腸胃型感冒;我雖然很不喜歡這個詞,但當我還有二十位病人在門口苦苦等待看診,無法短時間替家長上一堂病毒學課時,這個名詞還真的蠻好用的。
喜歡腸胃道的兩隻病毒:
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差別
每一種病毒都會在人身上找到一個適合的窩,比如說流感病毒喜歡住在氣管,腸病毒喜歡侵犯咽喉和手腳,而腸胃型病毒則喜歡待在小腸裡面。最喜歡腸胃道的兩隻病毒,分別為輪狀病毒,以及諾羅病毒,我們只要認識它們就可以了。
因為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對呼吸道沒興趣,所以感染時雖然可能會稍微咳嗽、流鼻涕,但是絕對不會是主要的症狀,絕大多數還是以嘔吐、腹痛、腹瀉,偶爾伴隨發燒等為主。這兩種病毒雖然品種大不相同,但所造成的症狀還挺類似的,其中以輪狀病毒的症狀更為劇烈。
輪狀病毒的感染年齡非常小,在三歲之前,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得過一遍以上。初次得到的時候症狀會最嚴重,第二次的感染就比較沒有那麼慘烈,通常也不需要住院了。雖然輪狀病毒感染是以小孩為主,但是成人也偶爾會中標,危險族群包括新手爸媽,以及小兒科的菜鳥醫師。
曾經有一位學弟拉了兩天肚子,雙眼凹陷,揮舞著虛弱的拳頭問我:「學長,輪狀病毒不是糞口傳染嗎?可是我發誓絕對沒有摸過小朋友的便便,為什麼還是會中獎?」我可以看出他眼神中的悲憤,因為似乎沒有人告訴過他這個行業的險惡之處。
然而眼前的事實是,生病的小孩每公克的糞便帶有十億隻輪狀病毒,而要傳染給下一個人只需要「十隻」。我們根本不需要親嚐糞便的甘美,只要幫寶寶換個尿布,手沒有馬上洗乾淨,抓起一塊餅乾,十隻病毒馬上就吃到肚子裡了!身為負責任的兒科醫師,檢查寶寶時一定會把尿布解開,這樣的工作內容要不被病毒傳染並且全身而退,我看很難!
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有什麼不同?下一頁看醫師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