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是常見病因,疑似諾羅病毒感染的新聞屢見不鮮,過去台中市豐原高中也曾發生100多位高二學生在校外教學後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其中15位學生疑似感染諾羅病毒,全校二年級因此停課一日,後續也進行了校內消毒,並與衛生局、參訪景點單位合作探查病源。
據食藥署「臺灣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106年病因物質判明案件中,以諾羅病毒(68%)為主。面對諾羅病毒要謹慎小心,食藥署為大家整理諾羅病毒的特性、感染症狀,並指出最經濟、有效且容易的預防病毒方式,期望人人都能提高警覺。
諾羅病毒症狀有哪些?
諾羅病毒(Norovirus,NV)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諾羅病毒傳染途徑包含: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可能透過飛沫傳染、吃到受病毒污染的食品或飲水而感染。感染諾羅病毒後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24到72小時。
- 上吐下瀉、腹瀉嘔吐(常見)
- 噁心感(常見)
- 腹痛(常見)
- 發燒
- 頭痛
- 身體痠痛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出,患者可能會感到極度的疲累,一天中也可能出現多次上吐下瀉的不適症狀;頻繁的嘔吐、腹瀉可能會讓患者處於脫水狀態,對於幼童、老人、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需注意脫水的危險性,警覺徵兆包括排尿量減少、口腔或喉嚨感覺乾燥、站起身時感到暈眩,嬰幼兒也可能發生哭泣時沒有眼淚、異常嗜睡、異常挑食等症狀。
諾羅病毒可能造成胃部、腸道發炎(腸胃炎),患者通常會在感染諾羅病毒的12~48小時內出現症狀,並大多於1~3天內症狀減緩。
諾羅病毒的治療與預防
食藥署表示,目前並無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預防。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患者除了多休息外,應該要注意攝取營養及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食藥署建議,手部衛生是預防經飲食傳播諾羅病毒最經濟、有效且容易的方式,正確洗手步驟包括:濕搓沖捧擦。另外,在食品製備及烹調過程中,需慎選食材來源,注意徹底清洗、完全煮熟、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等原則,並且不生食及生飲。
諾羅病毒飲食、衛生復原建議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中心(UC Irvine Medical Center)病理學與感染預防部門副醫療主任 Shruti Gohil 以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都指出,想盡速從諾羅病毒中復原,應注意生病期間的飲食,除了避免沾染的病毒的食材以外,生菜、蔬果都應徹底洗乾淨,牡蠣等貝類應煮熟才能食用。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School of Medicine)所審閱的一篇文章指出,諾羅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沒有特效藥,治療會以預防脫水、控制症狀為主。
專家也指出,斷食並不會加速病情復原,因此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應選擇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例如白飯、白麵包、清湯等;嬰幼兒則可以吃平常吃的食物。同時,患者也要補充因為上吐下瀉而流失的水分。
參考資料:
這些病毒一樣都喜歡腸胃道...下一頁看兒科醫師黃瑽寧說明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