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減肥吃錯更肥!燕麥食譜這樣吃,降壓消脂穩血糖

897,035 收藏42
編按:燕麥被視為健康產品,燕麥可泡可煮相當方便,是很多健身減脂人喜愛的食品,燕麥低糖高營養,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又能帶來飽足感,被認為是減肥時的「減脂神器」。但燕麥也要吃對,否則養生不成反而吃進添加物、更可能越吃越胖!以下營養師詳細解說燕麥的好處與飲食禁忌

【早安健康/陳彥甫(聯合營養諮詢中心 營養師)】

燕麥



降壓消脂+調節血糖

  • 別名:野麥、雀麥、玉麥、油麥
  • 食療功效:穩定血壓、調節血糖、降膽固醇
  • 適用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
  • 不適用者:對麩質過敏者

燕麥好處、食療效果



Q1 燕麥為什麼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燕麥含有β-葡聚醣,它是一種多醣體,在食材中還存在於海草、蕈類當中。β-葡聚醣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在腸道內停留,刺激腸壁上的免疫細胞活性,提升免疫系統機能,有助於對抗外來病原和癌症。

β-葡聚醣也能減緩腸胃吸收脂肪的速度,降低膽固醇的合成。只要適當攝取,有助於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數。除了β-葡聚醣之外,燕麥中的膳食纖維、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等降脂幫手,使其成為維護心血管健康的利器。

Q2 燕麥是體內環保的好幫手?


想做好體內環保,必須有健康的消化道。而消化道的健康,仰賴於消化道內菌種的平衡。燕麥的β-葡聚醣可當作益生質,促進消化道內的益菌生長,改善腸道菌叢生態,以維護腸道健康。

燕麥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在消化道內吸收水分後,會凝結成膠狀,吸收腸道中的廢物、毒素和膽酸,並加速其排出體外,達到清腸排毒、降膽固醇的功效。

Q3 吃燕麥能延緩飯後血糖上升?


燕麥的GI值(升糖指數)為55,比白米、糙米或胚芽米來得低。其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胃道黏度,減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即減少葡萄糖的吸收率,延長葡萄糖在體內的消化和利用,並降低對胰島素的刺激,有助於穩定血糖。

須注意的是,越是液狀的燕麥產品,如燕麥奶、燕麥漿,其升糖指數越高;若為了口感而加糖、加料,也容易使血糖不降反升。

健康達人保健室

Q1 即使為了控制膽固醇,也不能三餐吃燕麥?



○ 對


  • 想要控制膽固醇,除了減少油脂攝取外,也必須注意飲食均衡。燕麥雖然具有降膽固醇的功效,但它的營養成分也不夠全面,無法取代三餐。如果食用過量,更可能因為燕麥所含的植酸,而影響鈣、鐵、鎂的吸收。
  • 若為了改善燕麥口感,而添加過多的「配料」,或是貪圖方便選擇燕麥奶,都可能導致攝入過量的澱粉及糖分,造成反效果,導致體重和膽固醇飆升。
  • 若想使用燕麥控制體重,可用燕麥取代一餐正餐,或取代主食。

Q2 每種燕麥產品都能降低三酸甘油酯?



╳ 錯


  • 市售的燕麥產品有燕麥、燕麥片、燕麥奶粉和燕麥奶,但不是每一種燕麥產品都能降低三酸甘油酯,攝取的時間和種類都很重要。
  • 燕麥必須在正餐時間吃,飯後才吃會使澱粉攝取過量。燕麥奶粉和燕麥奶在胃部停留的時間短,易使人產生饑餓感而多吃零食,反而造成熱量囤積。
  • 燕麥和燕麥片可以延長食物在胃部停留的時間,最具降膽固醇的功效,但攝取仍不宜過量。

營養師小叮嚀

哪些人吃燕麥產品要多加注意?



  1. 許多減肥者會選擇燕麥產品當作減肥食品,其中最方便易食的燕麥奶是新興炸子雞,然而燕麥奶雖同樣能帶來飽足感和充足的膳食纖維,但液體在胃中停留的時間短,很快就會感到飢餓。
  2. 若一時未能節制口慾,很容易減肥失敗,減肥者最好還是選用固體、未加糖的燕麥產品,且選購時必須特別留意添加物的標示。
  3. 三高患者也勿以為無糖燕麥產品就能放心大快朵頤,食用過量還是會造成血糖、血脂上升。

燕麥的飲食宜忌Yes or No



Yes
  • 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以燕麥當早餐,能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改善心血管疾病。
  • 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可用燕麥取代白米,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但不能吃了米飯又吃燕麥,以免熱量超標。

No
  • 對含麩質食物過敏者,不宜食用燕麥,以免造成腸道疾病。
  • 燕麥富含磷,對腎臟易造成負擔,腎臟病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

燕麥健康食譜



花生燕麥粥


保護肝臟+潤澤肌膚
2人份

材料:燕麥、花生仁各70克
調味料:冰糖2小匙
作法:
  1. 材料洗淨;取一湯鍋,加適量水,將花生煮軟。
  2. 續入燕麥煮5分鐘,加冰糖調味即可。

燕麥為什麼能降血脂?



燕麥中β-葡聚糖,能減少膽固醇的製造與吸收。花生中的β-谷固醇,可降低壞膽固醇,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作用。





本文摘自《降血脂食物排行榜》/陳彥甫(聯合營養諮詢中心 營養師)/康鑑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