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常說,知識水準愈高的人愈容易失智。現在醫學界卻推翻這樣的講法:這兩者之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只不過,根據我目前為止的診療經驗來看,知識水準愈高的人,似乎MCI或失智症的病情容易快速蔓延。有可能是因為原本能力較強的人,只要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低於一般人的水準,就會感到痛苦與絕望。
說實在,失智症並不分職業,不會因為從事某行業就容易有失智症。不過,如果你做的是一成不變的常規工作,就要當心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大腦的各個部位有不同的功能,而且重點是「大腦很懶」,如果一直持續相同的行為模式,大腦就只有一小部位會啟動運轉。因此,就算做一樣性質的工作,也應該換個想法或換個作法,讓腦部獲得刺激,重回朝氣蓬勃狀態。
感動、共鳴、笑容……豐富的感情表現能活化腦部
隨著失智症的病情惡化,患者會變得沒有表情,這是因為主掌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日益萎縮的關係。
杏仁核原本是判斷敵我的部位,但現代人不需像野生動物一樣驚恐地躲避天敵,主要功能就變成「掌握喜不喜歡、快不快樂」的情緒。杏仁核位於主管記憶的海馬迴旁邊,會把喜不喜歡、快不快樂等情緒傳達到海馬迴,所以很感動的事物、情緒非常差等記憶,會很鮮明地留在腦海裡。
如果多次回想不好的記憶,不好的記憶就會長留在心中,造成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如此一來,就會造成腦部受損,容易引發憂鬱症等疾病。
直截了當地表達出喜怒哀樂的情緒,會適度刺激杏仁核。現代科學家們也發現,快樂的情緒會比生氣、悲傷等負面情緒,更能帶給大腦正面的影響。
各位都知道「笑」能帶給人體正面的幫助。這是由於常常笑,能夠活化一種名為「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又稱自然殺手細胞)的免疫細胞,它會隨著血液遊走全身,負責巡邏,一發現癌細胞,就會加以吞噬。
還有,在笑的時候,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會處於優勢。副交感神經能讓人體放鬆,所以遇到壓力大時,笑一笑就可以把身體切換到放鬆模式。
再加上,
笑的時候會大口呼吸、吸進大量的氧氣,讓全身的血流更加順暢。而且不只是身體,連腦部血流都會增加,有助於活化腦部。
如果是大笑,促進血流的效果更為明顯。因此我認為,類似聽單口、雙口相聲時發出的大笑,是維持身體與大腦健康的好方法。有研究顯示,哭泣能夠消除壓力。但不是想到討厭的事物而哭,而是受到感動而落淚,這樣可以減緩緊張或混亂等負面情緒。同時科學家也發現,當人類哭泣時,有「共鳴腦」之稱的前額葉皮質正中央的血流會增加。之所以被稱為共鳴腦,正是因為這裡主宰著共鳴和理性等人性化的表現。
當你下次看電影或連續劇時,不妨欣賞會讓人哭泣的作品,也是活絡腦部的好機會。
本文摘自《40歲開始,預防失智效果最好》/廣川慶裕(日本當地的精神保健指定醫師)/大立文創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