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與大腸癌的預防
膳食纖維受到矚目的契機,是英國伯契特醫師研究大腸癌所提出的「膳食纖維缺乏說」相關論文,後來影響全世界開始進行大腸癌與膳食纖維的研究。
那麼,攝取膳食纖維,究竟能夠減輕多少大腸癌的罹患風險呢?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所發表的「人口動態統計概況」,二○一一年一月間的死亡人數,死因首位是「癌症」,死亡人數有357,305人,佔總死亡人口28.5%。
其中,因罹患大腸癌(結腸癌與直腸乙狀結腸部位及直腸癌的總稱)而死亡者,男性有9,393人,女性有5,301人,共計一萬4,694人。
無論男女,罹癌人數逐年增加,特別是女性朋友,從二○○五年開始,日本女性的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即是大腸癌。(編按:二○一五年我國衛部發表年度國人死因,癌症居首位。其中大腸癌為癌症死因第三名。)
致癌的危險因子,有36%是因為食物,30%是抽菸,13%是感染併發症,3%則是酒精,日常飲食習慣會對致癌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次大戰前後,亞洲人的飲食「清貧」,無論男女都沒有罹患大腸癌的傾向。食用非完全精製、糙米較多的米飯,餐桌是自產自銷的蔬菜,自己抓的魚,自己製作的豆腐類食物,很少吃肉類,只有在特殊節日才能大快朵頤。
古早味的清貧餐桌,上面擺的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此不需要刻意補充,日常飲食生活就能充分攝取膳食纖維。
然而,打從六○年代開始,歐美速食文化入侵亞洲,日本的飲食習慣西化,餐桌上開始出現牛排、漢堡等高蛋白質食物。
西式速食餐廳的主食都是肉類,原本日本人習慣的早餐,是白飯配味噌湯、納豆配煎魚等營養均衡的日式料理,變成麵包配咖啡或火腿蛋等西式料理。由於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變多,導致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大減,因此西化飲食造成日本人的大腸癌罹癌率急遽增加。
上圖所介紹的是日本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年度變化。
一九四○年代後期每天攝取少於30g,一九五○年代約為23g,到二○○八年則減少為13g,接著政府開始宣導膳食纖維的必要性,日本人平均每天攝取增為16g,而現在厚生勞働省則鼓勵民眾每天應攝取20g到25g。
在日常飲食生活中,其實不容易自行計算每天所攝取的膳食纖維量。
因此,究竟膳食纖維攝取量足夠?還是不足?
前面曾經告訴各位讀者,觀察糞便狀態的觀測方法。
每天排泄的糞便,呈現黃褐色,份量為兩條左右的小型香蕉,沒有強烈的臭味,即可判斷為膳食纖維攝取量足夠。
如果糞便的狀態不好,建議可以早晚各吃一顆「膳食纖維寶庫」的帶皮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