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天冷胃口大開,但現代人怕過度肥胖,總是不敢吃太多,常會發現雖然沒明顯病痛,卻老是體力不好,容易疲累,要注意是否因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而造成老化提早來臨。
不管是扭乾毛巾擦臉、走路、跑步,或是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這些都是最日常的體力活動,透過人體骨骼肌(橫紋肌)的收縮來完成。骨骼肌的肌肉力量、肌耐力,除了會影響運動表現,當肌肉量變少、肌力差時會讓生活功能變差,容易有跌倒、骨折的風險,也會因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機率,以及,年長者的住院及死亡率。
肌力差同時也意味著可能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需要做飲食上的調整。
當心!罐頭打不開,就是肌力差
三十歲到七十歲的成年人,每十年約會減少八%的肌肉量及肌力,七十歲開始每十年則會減少一五%的肌肉量及肌力。所幸,肌肉量的減少,並非突然發生,也是可逆的,肌肉力量也可經由鍛鍊獲得改善,相當建議中年開始養生。本週由專精老年醫學的詹鼎正醫師,分享如何善用日常正確保健,增加體能及活力。
手無力、走很慢、站不好,這些日常生活的小徵兆,都與骨骼肌的肌肉表現有關。舉例來說:溼毛巾總是無法擰乾、非真空狀態的罐頭打不開、紅綠燈換燈號開始走,無法一次順利過馬路、沒辦法從椅子上不靠扶手直接站起來,這些生活功能的下降,代表有可能是肌肉量過少或肌肉表現差,有肌少症的可能,是值得注意的指標。
至於怎麼評估肌肉量、肌力及肌肉表現?
臨床上,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來測量出肌肉質量,再除以身高平方,即可換算出肌肉質量指標。健身房常見的生物電阻抗分析儀,以雙手抓握,也可測量出肌肉質量,但精準度相對較不足。
至於肌力,則是以握力器做檢測。健康的男性應可有三十公斤的握力,女性則應有二十公斤的握力。肌肉表現方面,常測量行走速度,通常是檢測五公尺行走,如果平均跨一公尺的距離,需要超過一秒鐘的時間,則代表肌肉表現下降。
注意!減重靠忌口,恐減掉肌力
一般來說,體重增加時,脂肪變多,肌肉量也會增加,但有非常少數的民眾,發胖時,猛長脂肪,不太長肌肉,導致肥肉多、瘦肉少,這類肌少肥胖症的民眾,雖然比率低,卻是生活功能差且最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群眾,常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更應注意虛胖帶來的健康危機。